搜索
cad2007下载
软件下载
solidworks下载
proe下载
机械标准
机械招聘
机械图纸
机械百科
机械交易网
网站建设
机械设计手册
proe视频教程
cad2013视频教程
solidworks2008视频教程
CAD2004视频教程

[机械杂谈] 减少数控机床热变形措施

[复制链接]
查看: 285|回复: 0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2-6 09:10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5-7-23 10: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减少发热
    机床内部发热是产生热变形的主要热源,应当尽可能地将热源从主机中分离出去。目前,大多数数控机床的电动机、变速箱、液压装置及油箱等都已外置。对于不能与主机分离的热源,如主轴轴承、丝杠螺母副、高速运动导轨副等,则必须改善其摩擦特性和润滑条件,以减少机床内部的发热。
    主轴部件是直接影响加工精度的关键部件,而主轴上的轴承通常又是一个很大的内部热源。在数控机床上除了采用精密滚动轴承和对轴承进行油雾润滑外,还可采用静压轴承,这些措施都有利于降低主轴的温升。在精密数控机床的主轴箱内应尽量避免使用摩擦离合器等发热元件。
    机床加工时所产生的切屑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热源,产生大量切屑的数控机床必须带有完善的排屑装置,以便将热量尽快带走。也可以在工作台或导轨上装设隔热板,使这部分热量被隔离在机床之外。在使用切削液的数控机床上,切削液冷却了刀具和工件之后,带走了切削热,当它散落在机床的各处时,也会产生局部的温升。精密数控机床应控制切削液的温度,并使切削液迅速地通过最短途径从机床中排出。
    润滑油在传动件之间流过,带走摩擦热,使润滑油池的温度逐渐升高,成为一个次生热源。因此,在一些精密数控机床中已把润滑油池移出机床,当然也可以对油池进行温度控制。
    液压传动系统及其油池是机床上的又一次生热源。除了尽可能将此油池移出机床之外,油泵的供油量必须选择得适当,否则大量多余的油液流经溢液阀,既浪费了能源又产生很大的热量。所以对于需要经常变化供油量的液压系统,应尽量采用变量泵。
    2、控制温升
    在采取了一系列减少热源的措施之后,热变形的情况将有所改善,但要完全消除机床的内外热源通常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通过良好的散热和冷却来控制温升,以减少热源的影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在机床的发热部位进行强制冷却。目前对于多坐标轴的数控机床,由于它在几个方向上都要求很高的精度,因此很难用补偿的方法来减少热变形的影响。对于这类机床,采用制冷系统对润滑液进行强制冷却的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制冷系统的冷却能力必须适当,如果吸热量大于机床内部热源的发热能力,将会使机床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不仅引起收缩,而且湿空气将会冷凝在机床表面上而使机床生锈。
    除了采用强制冷却之外,也可以在机床低温部分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机床各点的温度趋于一致,这样可以保持温度场的均匀,减少由于温差造成的翘曲变形。某些较大型的数控机床设有加热器,在加工之前通过加热来缩短机床的预热时间,以提高机床的实际生产率。
    3、改善机床结构
    在同样发热的条件下,机床结构对热变形也有很大影响。目前,根据热对称原则设计的数控机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数控机床过去采用的单立柱结构有可能被双立柱结构所代替。双立柱结构由于左右对称,受热后的主轴轴线除产生垂直方向的平移外,其他方向的变形很小,而垂直方向的轴线移动可以方便地用一个坐标的修正量进行补偿。
    对于数控车床的主轴箱,应尽量使主轴的热变形发生在刀具切入的垂直方向上。这是因为刀尖沿工件切向的偏移对工件径向尺寸的变化影响极小,几乎可以忽略。在结构上还应当尽可能减小主轴中心与主轴箱底面的距离,以减少热变形的总量;同时应使主轴箱的前后温升一致,避免主轴变形后出现倾斜。
    数控机床中的滚珠丝杠是在预加载荷大、转速高及散热差的条件下运行的,因此丝杠极容易发热。滚珠丝杠的热伸长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尤其是在开环系统中,它将会使进给系统丧失定位精度。目前,某些机床用预拉的方法来减少丝杠的热变形。该方法是在加工滚珠丝杠时,使螺距略小于名义值,装配时对丝杠进行预拉伸,使其螺距达到名义值。当丝杠工作而受热,丝杠中的拉应力补偿了热应力,既减少了热伸长的影响,又提高了丝杠的刚度。
    对于采取了上述措施仍不能消除的热变形,可以根据测量的结果,由数控系统发出补偿脉冲加以修正。
    对钩网-专注加工制造业-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外协B2B平台  http://www.vtoall.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2-2035 厦门鑫时器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3009579号-1 技术支持:机械网站建设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