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cad2007下载
软件下载
solidworks下载
proe下载
机械标准
机械招聘
机械图纸
机械百科
机械交易网
网站建设
机械设计手册
proe视频教程
cad2013视频教程
solidworks2008视频教程
CAD2004视频教程

[转载] SolidWorks工程图中肋板的处理方法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1051|回复: 1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3-3 08:59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2-11-12 10: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solidworks是一款优秀的、应用广泛的三维设计软件。但是在使用SolidWorks制作的工程图中,肋板的默认表达方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本文给出了4种工程图中肋板的处理方法,使其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SolidWorks是一款优秀的、应用广泛的三维设计软件。在工程制图中,国家标准规定:如果按纵向剖切,肋板不画剖面符号,用粗实线将其与邻接部分开[1]。然而使用SolidWorks默认剖视图命令绘制的剖视图,肋板的表达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本文根据零部件的不同类型分别介绍4种肋板的处理方法,以满足绘制符合国家标准工程图的需求。
    1绕开法
    绕开法适合于简单的回转体零件。例如:通常带轮的剖切方法是在反映圆的主视图中使用过原点的竖直线作为剖切线进行剖切,但是在SolidWorks中使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剖视图,肋板的表达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绕开肋板的位置进行剖切,从而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剖视图。
    处理方法:
    第一步使用通过中心旋转一定角度的剖切线进行剖切(如15度,使用尺寸精确标注出),剖切出来的视图是倾斜的,然后使用“视图”工具栏中的“旋转”命令,把视图调正(如旋转15度),解除视图对齐,并隐藏多余的线条[2],结果如图1“带轮剖视图”所示。
    第二步隐藏原有的主视图,重新投影出新的主视图,使用“沿原点对齐”命令,把两个视图对齐,这样得到的工程图就是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工程图,如图2“带轮国家标准剖视图”所示。
    捕获.PNG
    2 替代法
    我们可以使用“断开的剖视图”命令替代默认的剖切命令生成剖视图,这种方法适合于全剖视图。在绘制剖切草图时避开肋板的位置,这样剖切后就能得到符合国标的工程图[3]。如图3“剖切草图”所示,绘制出剖切草图(图3中粗线所示),然后使用“断开的剖视图”命令,指定剖切的深度,即可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剖视图,如图4“断开的剖视图”所示。
    2.PNG
    3 区域剖面线法
    使用默认的剖切方法得到的剖视图可以用区域剖切线命令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零件。如图5“旋转展开剖视图”所示的旋转展开剖切,使用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肋板的工程图表达问题,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区域剖面线”命令解决这种问题。使用这种方法能解决大部分的肋板问题。
    处理方法:
    第一步把图5“旋转展开剖视图”中左视图需要处理的区域的剖面线设置为“无”,然后绘制出需要添加剖面线的区域草图(如图6“草图轮廓”中粗线所示。你可以使用“引用模型边线”命令以简化草图绘制操作),区域草图必须是封闭的草图。
    第二步用鼠标左键点击封闭草图轮廓内部,使用“区域剖面线”命令生成所需的剖面线,必要时可以调整剖面线的方向和比例,如图7“区域剖面线”所示。
    第三步调整区域草图的粗细,这样就能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视图,如图8“轴承座旋转展开剖视图”所示。为了使该图的上部也符合国家标准的其它有关规定,我们可以隐藏不需要的边线,添加必要的草图线段。 3.PNG

    4 分割法

    我们可以使用“多体”命令把零件分割为多个实体,这样,在工程图中就可以对每个实体进行剖切线处理。如图“9多体零件剖视图”所示,我们把肋板和主体设置成两个单独的实体[4],这样在剖视图中就可以分别处理两部分的剖面线。如图10“多体零件国标剖视图”所示,把肋板的剖面线设置成“无”,就可以得到符合国标的视图。
    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3-3 08:59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1: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 工程中肋板的处理方法研究

    SolidWorks工程图中筋的处理方法.pdf

    203.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积分: 金钱 -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2-2035 厦门鑫时器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3009579号-1 技术支持:机械网站建设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