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cad2007下载
软件下载
solidworks下载
proe下载
机械标准
机械招聘
机械图纸
机械百科
机械交易网
网站建设
机械设计手册
proe视频教程
cad2013视频教程
solidworks2008视频教程
CAD2004视频教程

[问题] 昨天听我们学校的一个牛人讲课,听课小结

[复制链接]
查看: 449|回复: 4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17 10: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听我们学校的一个牛人讲课,是真正的牛人。他做的项目有盾构液压系统,万吨压机,压铸机液压系统,全路面起重机等等,也是吴根茂老师的博士,还是力士乐在中国的代理。
他说的几点我觉得很有意思:
1.虽然我们是搞液压的,但不提倡用液压除非万不得已,因为液压效率低,故障率高。虽然我们是学习电液控制这门课,但不提倡用电液,一方面电的可靠性低,另外很多地方用手动阀是好的,因为操作工可以有手感,而这又是很重要的。比如一些大型的挖掘机,还是用手控比例技术。
2.最新技术看公司广告,正在大量应用的技术看公司样本,快要淘汰的技术看论文(国外的)。他说好好读读国外的样本,会有收获;国内的论文99%都是胡扯,包括他自己的呵呵。他说也许剩下的百分之一是个傻子,自己在那里研究啊研究然后把自己的成果公诸于天下。技术就是财富,这也是我们这些搞工学的特征啊。
3.国内的液压元件做不好主要是两点:一个是铸件做不好,另一个是弹簧做不好。因为铸件做不好,所以我们的阀压力低的时候还行,但是到了十几兆帕泄露就厉害,到了三十多兆帕就开始“冒汗”,力士乐能成为液压方面的老大,就是因为他们是做铸造起家的。弹簧做不好,抗疲劳破环就不行,所以阀经常断弹簧,所以可靠性就降低了。弹簧做的最好的瑞士,因为他们前辈是表匠。
4.Bosch公司在ABS,喷油系统,以及高频响比例电磁铁方面一统天下,就是因为Bosch具有开发高频响电磁铁的能力,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就有生产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磁性材料的能力。
5.德国和日本占据了民用液压的领先技术,而美国在伺服方面一骥绝尘。这和液压的发展历史有关,在一战到二战期间,由于飞机和导弹的高频响控制需要,美国人研制了喷嘴挡板阀,一直沿用至今。但这种阀贵而且对油液要求高,所以主要用在军工上。而普通的开关控制又无法满足民用的要求。美国和前苏联在二战后都努力发展伺服技术,而德国和日本由于受到了战后条款的制约所以军工就相对需求少,也阻碍了他们伺服技术的发展。但德国和日本看到了伺服技术与开关技术之间的巨大落差,由此开始了对于比例技术的研究,反而在民用液压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很多有意义的东西,我只是照着记忆写了几条,现在这样的老师,不多了。不对,是快绝种了~~~~(>_
非池中 发表于 2010-9-14 11:59

确切的说美国开发设计的,原产于美国。
MOOG在国外有工厂,
德国制造的就是D系列,
日本制造的就是J系列。
另外德国厂现在也在开发新品种,如D671系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17 10: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几条都对,就第一条是胡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17 10: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博士含金量不足。
二十年前我入学的时候,博士、博士后等开座谈会,都信誓旦旦地告诫我们,液压控制再过两年就淘汰了,取而代之的将是磁滞变流体。到现在还是光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1-17 10: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david1973
  可能是我没有表达好,实在比较液压,电气,及机械的对比中提到的。从可靠性而言,总的来说,机械最可靠,液压次之,电的硬件再再次,软件最次。当然液压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功率密度大,他的意思是机械可以比较好的胜任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用液压。另外说比例技术,除了有电液比例,还有手操的阀。比如hawe的多路阀一般在电液控制的基础上还有手柄,就是预防电失效。而核潜艇的电液伺服系统还配备了备用的机液伺服系统,原因也类似吧。至于手操阀的好处,我觉得手感真的比较重要,如果是电控的手柄,绝没有给你手的反馈,这样你操作的过程心里就没底。好比开汽车,打方向盘的时候,角度大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那个反力,开起来反而比较舒服。当然,最好档的产品可能是电液控制再加上智能的手感反馈,这个就不说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10: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david1973
  中国的博士的含金量不仅不足,是水,而且是越来越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2-2035 厦门鑫时器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3009579号-1 技术支持:机械网站建设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