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近年来 3-D 打印技术在矫形外科的应用、 限制及前景进行综述。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关于 3-D 打印技术在医学, 尤其是在矫形外科应用的文献, 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3-D 打印技术已应用于矫形外科的术前诊断、 手术方案制定及个性化假体制造等方面。过去几十年, 医学影像学经历了革命性的发展。
多排螺旋 CT、 MRI、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等无创诊断技术的涌现, 使影像学诊断更加容易、 可靠。依赖于高性能的电脑工作站,CT、MRI 影像资料可迅速、 简便地转化为三维立体图像, 对临床诊断、 术前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如今, 影像学资料已完全融入了临床工作的各个方面, 从术前诊断到术中指导, 从入院治疗到出院评估, 从近期随访到远期预后等。然而, 平面显示的三维图像并不能给人直观、 立体的感觉, 3-D 打印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D 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技术, 是一种基于三维数字模型,应用粉末状或液体的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 通过逐层打印方式来构造实物的技术。由于其无需机械加工、 装配及任何模具, 可直接根据计算机三维图形数据“打印”出任何形状、 结构的物品, 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研发、 生产周期, 降低了成本。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 经过 20 余年的迅猛发展, 目前 3-D 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 制造、 医学等领域。在医学诊断领域, 相对于单纯的影像学诊断,3-D 打印技术的优点显而易见。医生可直接在打印的实物模型上进行诊断, 制定手术方案, 还可根据患者需要设计、 制造个性化器械,甚至打印人体器官等。
目前,3-D 打印技术在颅颌面外科、 牙科、 骨科手术中已逐步得到应用及发展。本文将综述近年来 3-D 打印技术在医学, 尤其是矫形外科领域的应用, 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