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cad2007下载
软件下载
solidworks下载
proe下载
机械标准
机械招聘
机械图纸
机械百科
机械交易网
网站建设
机械设计手册
proe视频教程
cad2013视频教程
solidworks2008视频教程
CAD2004视频教程

第四代滚筒式采煤机—6LS采煤机的主要特点

[复制链接]
查看: 655|回复: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1-10 02: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LS电牵引采煤机是第四代滚筒式采煤机,具有采煤效率高、结构合理、安全可靠、控制方便等主要特点。     1.多电机驱动     6LS采煤机共有6台电动机,其中2台410kW交流电动机分别驱动左右截割装置,2台45kW串激直流电动机分别驱动牵引装置,另外2台30kW交流电动机分别驱动两侧液压系统的齿轮。6台电动机均为外壳水冷式。     多电机驱动使采煤机的传动系统大为简化,截割电动机轴线可设计成与滚筒轴线相平行,可用圆挂齿轮代替受力状态不佳的圆锥齿轮,使故障率大为降低。另外多电机布置为电牵引调速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交流变频调速,实现电牵引调速更加可行。6LS采煤机的电动机布置及安装位置均放在采空区侧,便于维修和更换。     2.电牵引调速     6LS采煤机采刚双牵引部的电牵引调速系统,简化了牵引部的传动,减少了因液压传动所带来的故障,不但为大功率开采提供足够的牵引力,而且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使引速度随外载荷的变化实现无级调速。     3.截割部整体调高     6LS采煤机采用整体调高的结构是为了增大调高范围和改善装煤效果。摇臂减速箱壳体用合金钢铸件加工而成,坚固而细长的摇臂更适宜开工作面两端的切口。截割电动机、水路和液压回路也布置在摇臂壳体内,以利于保护。截割电动机安装在摇臂壳体内的孔中,此孔不但支撑电动机重量而且还兼作冷却水套。翻转挡煤板的3个液压马达也装在摇臂端头壳体内,安全可靠。     4.无底托架联结     采煤机主体是由左右牵引装置和中间控制箱三大部分组成的,机面高度为1524mm,过煤高度为635mm。为了使过煤空间更通畅,6LS采煤机不采用底托架的联结方式,箱体间用高强度螺栓相联,整机通过滑靴直接支撑在输送机槽帮上。这种联接方法也便于解体下井和安装。     5.配套使用灵活     6LS采煤机设计构思巧妙,可扩大适用范围。该机可以与不同的输送机配套使用。为了适应输送机的宽度变化,采煤机主体与摇臂截剖装置通过摇臂端板连接,使用不同的摇臂端板可调整摇臂和输送机的距离,以适应输送机宽度的变化。另外,为了与不同的无链牵引方式配合(通常为链轨式、销排式、齿轨式),牵引装置链轮的安装可通过使用不同的牵引驱动机构使链轮的高低位置得到调整,为配套使用不同的无链牵引带来方便。另外,采煤机主体可以与不同的摇臂截割装置配套使用,以适应不铜的采高范围。在主机上可选配破碎装置,以适应厚煤层开采,破碎输送机上的大块煤,以免卡机。在厚煤层开采中有片帮煤时,可以在主体上安装挡片帮煤板。     6.高电压供电系统     为了增大截割功率,2台截割电动机采用3.3kV供电电压,由采煤机的电控箱控制。2台牵引电动机和2台泵电动机的供电电压由机载变压器降压供电。它们在电控箱内部有独立的接触器进行操作控制和故障诊断。     7.微机控制     在中间控制箱内设置有2台微处理器,用以控制摇臂调高的电磁阀、控制挡煤板翻转的电磁阀、直流牵引电动机可控硅触发门,并为截割电动机监测等方面提供数宁采集、处理、显示、监控、故障诊断并发出指令。例如,当各台电动机过热和电控箱过热时,一方面发出故障报警信号并显示,同时微机不断计算值,发出指令调节牵引速度,严重过热达到极限温度时则切断电源停机。     中间控制箱面板上的有机玻璃后面安装有一系列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指示灯,用来显示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的电力及控制回路的状态。这些指示灯亮时指示正常的工作状态,不亮时指示可能存在故障或机能失常,可依此来进行故障诊断。     中间控制箱指示灯左侧为图文显示器,在机器运行时提供机器的操作信息,当发生错误或故障时,提供诊断信息。显示器内容包括1个主菜单和12个可选信息贝及1个状态信息行,可反映机器在运行中的性能参数值。在最示器上所显示的菜单内容可通过分析诊断器和操作者的遥控器来选取。     8.手控、遥控     6LS采煤机的运行和操作均可通过装在机身两端的遥控器来进行控制,可以采用有线式和无线式两种方式,主要操作内容为两端摇臂的升降,2个弧形挡煤板的翻转,牵引方向及速度调整,速停机和全机紧急停车,开停冷却喷雾水和开启消防灭火水。采煤机还可以通过SIRSA(采煤机启动及移架)遥控系统束操纵液压支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2-2035 厦门鑫时器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3009579号-1 技术支持:机械网站建设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