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cad2007下载
软件下载
solidworks下载
proe下载
机械标准
机械招聘
机械图纸
机械百科
机械交易网
网站建设
机械设计手册
proe视频教程
cad2013视频教程
solidworks2008视频教程
CAD2004视频教程

锅巴粉又名绿豆粉,为松桃百姓喜爱的食品。

[复制链接]
查看: 235|回复: 0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4-10-27 13:4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5-1-10 10: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贵州省榕江县月亮山,有一微型猪种,其肉嫩味香,无膻无腥,故名香猪。小香猪与其他猪种不同,它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和农牧业水平较低的环境中,经过长期近亲0繁殖选育而成的,外观特点是短、圆、肥,毛有光泽。小香猪是当地苗民将野猪长期驯化、精心培育而成的珍贵品种,具有皮薄、骨细、肉嫩、味美、清香、不腻的特点,且极少体重超过30公斤,既是烧烤猪的上乘原料,也是珍贵的试验动物,是我国独有的地方良种。香猪体躯短而矮小,被毛全黑,个别有唇白和肢端白。颈部短而细,头长额平,额部皱纹纵横,耳朵较小、薄且向两侧平伸,耳根硬,眼周围有一粉红色眼圈。背腰宽而微凹,腹较大下垂,四肢细短,尾巴细长似鼠尾。品种较纯的香猪眉心有明显白斑,黑色部分仅存在于头部和尾部,背部无黑斑。后躯丰满,四肢短细,前肢姿势端正,后肢多卧系。香猪的突出特点是体型小、体重小。饲养香猪以喂青绿饲料为主,以保证猪肉香味纯正。
      锅巴粉又名绿豆粉,为松桃百姓喜爱的食品。逢年过节或吉喜之日,必要烫数十甚至百数张粉,若作为早茶或夜宵,更是方便惬意。锅巴粉的原料主要是大米和绿豆,比例为2:1。其制作过程大致分三步:先将绿豆兑皮,浸泡三-五小时,再与大米同泡十小时左右,其次磨浆,再次是烙炕,选家用较大铁锅,烧烫后,将熟菜油抹在锅四周,舀一勺浆汁均匀地摊在锅面上,上盖一会,便可揭取食用。制作中有两点要紧处:一是选择米质,一是烙炕时讲究火功,米质一般选沟垄田产的油粘米为好.烙炕一般使用干柴草,松桃百姓有“一把文火一张粉”的民谚。锅巴粉具有色泽鲜翠,味香绵、软滑的特点,食用分凉热二种。凉食取刚出锅之鲜粉,或切成丝条配以蒜酱、葱花等佐料,或直接抹辣酱卷食,风味更特别.热食种类较多,切成丝条,用滚开水烫后可素食,也可配牛肉、羊肉、脆哨、三鲜等佐料成各种风味。时下,锅巴粉已成松桃地区各风味小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
      糍粑是丹寨百姓过年时必须制作的美食之后,但是随便生活水平的提高,想吃糍粑不是过年才有的了,在市场里就可以买到热乎乎、香喷喷的糯米糍粑。糍粑的制作过程如下:将糯米用清水泡在桶里,等完全泡涨了,就装到专用的蒸饭器具甑里去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把打好的糍粑从石臼中取出,放在事先铺好一层黄豆粉的簸箕里,在这里进行最后的加工。在手上黏蜂蜡或茶油,从糍粑上取下一小块,搓成坨,然后压扁,包上红豆、黄豆粉、芝麻、引子也就是苏麻等佐料,一个热乎乎的糍粑团就做好了。一口咬下去,又热又有韧性的糯米配上又香又甜的佐料,实在是让人胃口大开,停不下嘴来。到凤冈不吃绿豆粉,那是种遗憾,绿豆粉是当地民间最受百姓喜爱的小吃之一。在凤冈县的农村,每逢春节,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都要做粑粑推绿豆粉,万户一片磨浆声,把新年的气氛烘托得浓浓的。绿豆粉的吃法多种多样,然而不加汤的绿豆粉,取名“干馏绿豆粉”的吃法是凤冈县独有的,品尝到干馏绿豆粉后,便感到这种绿豆粉的筋丝好,软而绵扎,又香又好吃,味道独特。
      贵州的许多民族,皆有食用油茶的习惯,在众多的油茶中,黔东南州的侗乡油茶独树一帜,它融入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民族习俗,特色鲜明。黎平县的侗族同胞几乎天天早上都要吃一碗油茶。每逢红白喜事或节日庆典,宾客到来时,侗家人必以油茶盛情招待。侗乡油茶的种类很多,按红白喜事分为“生日茶”、“婚嫁茶”、“敬老茶”、“庆贺茶”、“分忧茶”;按食用时间分,有早上的“早晨茶”、中午的“半日茶”、下午“夜背茶”、和晚上的“夜头茶”;按原料分为“粑粑茶”、“糯饭茶”、“米花茶”、“苦笋茶”、“黄豆茶”、“花生茶”、“包谷茶”、“肉丝茶”、“肠子茶”等。其中肠子茶又分为鸡肠、鸭肠、猪肠等。本品所用的野茶叶,俗名母猪藤,多年生草木植物,味苦涩,是民间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去肿、补气助食、提神醒酒等作用。
    更多精彩推荐:        青椒回锅肉                         酱肘子的做法                         胡辣汤的做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2-2035 厦门鑫时器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3009579号-1 技术支持:机械网站建设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