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大楼没有满足要求的接地电阻端子,工程需要单独做接地极。在楼的后面绿化带地下做四个接地极,两个接地极作为屏蔽接地,达到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另外两个极作为工作接地。接地极通过95平方接地电缆上引至网络机房。在端接于接地铜排上。屏蔽接地和工作接地单独分开,机房内的接地设备再汇总于这两个接地铜排。 挖1米宽接地坑,深度以达到当地冻土深度一下(无冻土时以1.5米深为宜),工程根据不同土质,置于坑中,并在沟底将1.5米长、25mm的16根镀锌管垂直打入地下,且与接地网连接,在坑底用5—10厘米左右垫物垫平、浇水(水必须浇透)并叫板均匀,然后将搅拌成糊状降阻剂均匀连续地浇灌在接地体周围,待降阻剂凝固后将好的土壤如该接地体,然后再加添原土夯实。
1.用量
水平接地:接地体湿状埋设,每坑用量为700—1000公斤。
2.室外接地测量箱
接地体做完后,用5*50镀锌钢排与接地体用电焊连接,并做防腐处理,引至附近的墙上,并进入30*40*20mm接地测量箱,接地测量箱要求安装距地不小于30CM。
3.接地降阻剂介绍
接地降阻济是用于防雷、防静电、防干扰接地工程中降低接地电阻的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工程要求的接地电阻值在1Ω以下,传统的方法是加大接地网,形成多点接地,在高电阻率土壤地区,则还要再较大范围内换上低电阻率土壤,活在接地体周围埋入试验、水和木炭。这些方法有的要耗费大量的钢材,有的降阻效果有限,有的有效期短,如食盐法不仅在几个月内效果小,还严重腐蚀接地体。因此,国外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了长效化学接地降阻济的研制,在80年代,固体畅销见足迹实现了商品化。
研究表明,金属接地体直接埋入土中时,其有效接触面积受土壤颗粒大小影响而仅有40%—70%,土壤颗粒愈大,有效接触面积愈小。此外,由于金属接地体与土壤的电阻率相差太大,两者之间存在着电阻率突增带。这种电阻率突增将会导致对电流的阻抗增加,这对雷击过电流的疏导是十分不利的,有可能出现小电流测试时接地网电阻值不高,但雷击时电气设备暂态电位激增,从而损坏设备,影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土壤中存在着空气和水份,天长日久,将会导致金属接地体腐蚀,从而造成整个接地网的报废。这种情况在低土壤电阻率地区尤为严重。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各种降阻剂的优缺点之后,取长补短,采用高科技的表面改性技术,生产的接地降阻剂,其本身的电阻率低,仅1—3Ω/M,比规定值低40%—80%。而且颗粒极细,凝固前对土壤有良好的渗透性,将其施用于接地体和土壤之间,在凝固后,降阻剂就紧密地包裹在接地体周围,并与土壤层程“树根”状交叉连接,延伸到土壤层深处。因此由于金属接地体的有效接触面增大,以及降阻剂本身也成为接地体,从而增加了接地体的几何尺寸,起到了扩大地网的作用,降低了接地电阻。由于接地体周围的土壤电阻率降低,使电阻率的变化也趋于平缓,消除了电阻率突增带,便于雷击过电流在低电位下迅速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了设备、设施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