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cad2007下载
软件下载
solidworks下载
proe下载
机械标准
机械招聘
机械图纸
机械百科
机械交易网
网站建设
机械设计手册
proe视频教程
cad2013视频教程
solidworks2008视频教程
CAD2004视频教程

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前景知识

[复制链接]
查看: 323|回复: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27 23: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境监测仪器的现状与问题





  环境监测仪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用的实验室分析仪器:包括光学类仪器,如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度计、等离子体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电化学类仪器,如PH计、电导仪、库仑计、电位滴定仪、离子活度计和各种极谱仪;色谱类的仪器,如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色谱/质谱联机和液谱/质谱联机等。凡分析实验室应有的仪器环境科学与监测实验室均需要。电焊机





  (2)专用监测仪器:空气—TSP、PM10、MP25采样器及其监测仪器(β—射线吸收,晶体震荡天平);气体自动采样器:SO2、NO2、NO、NOX、O3和CO监测仪;水质监测方面:测汞仪、测油仪、CODcr测定仪、D0仪、污水流量计和比例自动采样器等。





  (3)自动监测系统:空气地面自动监测系统;环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工业污染源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等。





  国产环境科学监测仪器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产专用监测仪、采样器数量上占有优势,基本可用,但附加值低。高质量的分析仪、专用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测系统多是国外引进的,因此国产仪器占的份额很小。究其原因:一是大型国营企业运行机制问题,未发挥好骨干作用;二是小企业蜂拥而上,缺乏技术缺乏资金,低水平重复的较多,仪器的质量和性能均不能与国外进口仪器抗衡;三是研究院校与企业缺乏紧密合作机制,有技术创新的、有资金脱节的,不能快速实现产业化;四是政府对开发研制环境科学仪器的投资和风险投资不足。





  环境科学监测仪器的未来市场需求





  (1)环境质量监测:全国环保系统及各部门、行业、企业已建监测站4000多个,从业人员6万多人,还有几万个环境科研院所。近几年正是环境科学和监测分析仪器、装备更新换代和提高水平时期,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每年投资购买仪器装备约两亿人民币。国家环保局计划在“十五”期间要装备400多个国家网络监测站;350多个环境信息中心:100个城市空气地面自动监测系统。项目包括:PM10、S02、N02、O3;、CO、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约100个国控水质监测断面自动监测系统。项目包括:PH、温度、电导、浊度、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CODcr、高锰酸盐指数,初步计划投资15亿人民币,其中国家投资三分之二,地方投资三分之一。这不包括行业、地方和企业的监测站能力建设的投资,各部门、各地方根据环境保护任务的需要另有自己的投资计划。





  (2)污染源监测:国家要对全国1.8万个重点污染企业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消减,以改善环境质量,因此要求1.8万个污染大户要逐步安装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污水监测主要包括:污水流量计、自动比例采样器、PH、CODcr,矿物油、氰化物和氨氮等项目的自动监测系统,并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废气监测主要包括:工业粉尘、烟尘、烟气S02、N02、CO和烟气流速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加强实时监控,这些都是较新的。成熟的国产仪器系统很少,而需求量比环境质量监测要大得多,主要由污染企业购买。行业主要是电力、石油化工、建材、冶金、造纸、食品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等,潜在的市场有数十亿至数百亿元。





  (3)遥感遥测仪器仪表:国家提出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对我国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对荒漠、草原、森林、海洋、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也需要对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如海洋赤潮、溢油污染)及污染源进行遥感遥测,还要建立卫星地面接受系统及卫星图片解析系统,对环境生态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国家环境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





  (4)研制开发重点领域:





   a)环境质量(空气、水质、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内容已如前所述。





   b)污染源排放:污水、废气、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c)提高现场采样监测仪器的质量水平和更新换代,研制开发便携式现场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器,研制开发流动监测车和监测船,为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源监督监测提供快速响应的现代化的手段。





   d)研制开发:机载、车载、船载、星载遥感仪器仪表,如激光测污雷达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2-2035 厦门鑫时器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3009579号-1 技术支持:机械网站建设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