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贝氏体铁索体尺寸。对于粒状贝氏体,贝氏体的铁素体基体尺寸对强度的影响遵循Hall-Petch关系式。对于条束状贝氏体,条束对断裂的阻碍作用是主要的,奥氏体晶粒对强化也起作用,但处于次要地位。条束就相当于控制强度的“有效晶粒”,条束尺寸对强度的影响也遵循Hall-Petch关系: (2)微合金化合物的沉淀析出。微合金化合物析出的弥散度,尺寸和数量对强化效果有影响,析出物的弥散度随相变温度的下降而增大。对于柱状贝氏体,其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的M/A岛等第二相组织的分布、尺寸和数量,对铁素体基体的强度也有同样的影响。 (3)贝氏体铁素体内的位错和亚晶。铁紊体内的位错可能与协作切变相变和碳化物沉淀有关,位错密度很高时会形成亚品界。位错密度越高及弧晶尺寸越小,贝氏体的强度也越高。 (4)固溶强化。其中问隙固溶强化以碳原子在铁素体中的固溶强化为主,因氮原子与微合金化元素的结合力较强,一般很少以同溶形式存在。碳原了固溶数目也很有限,其强化作用实质上足气团与位错交互作用的结果。Mn、Si、Cr等的置换固溶也起到强化作用。 在相等的抗拉强度水平下,低碳贝氏体组织的韧性优于回火马氏体组织。对于条束状贝氏体,贝氏体基体铁素体的条束尺寸是影响贝氏体组织韧性的重要因素,随着条柬尺寸的减小韧性提高。而贝氏体铁索体条柬尺寸又与奥氏体晶粒的大小有关,细的原始奥氏体晶粒可以得到细的贝氏体铁索体条束。贝氏体的良好韧性也与位错亚结构和孪晶哑结构有关。低碳贝氏体钢的典型上贝氏体组织同下贝氏体组织相比,后者具有更高的冲击性能。因此,如果将低碳贝氏体钢的形成温度控制到更低温度,得到尽可能多的下贝氏体,就能在获得高强度的同时,提高冲击性能。对于粒状贝氏体而言,贝氏体铁索体的韧性是决定钢的韧性的主要因素,铁素体基体的韧性与铁索体晶粒尺寸、铁索体中的析出物、岛状组织及位错密度等有关。粒状贝氏体一般具有很好的强度、韧性和塑性等综合性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