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轴承清洗检查后,将作测量和修理。这一部分包括5个工序。这是经过检查筛选后,准备进入组装工序的轴承零件,是保证轴承组装质量的基础工序。 1.轴承内圈与轴配合质量的测量。 这个配合副的过盈配合质量的重要性,前已详述,但以往没有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出已处于安装状态的组装质量。80年代初,上海铁道学院研制的测量电器触头接触电阻的仪器,通过了部级鉴定,从而为轴承内圈与轴配合质量的检铡提供了物质基础。具体作法是通过测量轴承内圈与轴的接触电阻值,从而判断两者的配合质量。图中的测点距离须严格规定才有可比性,测点不同则三部分阻值不同。 测量所得的电阻,实际是轴承内圈和电枢轴体的电阻,加上两者接触面的电阻三者之和。由于后者的数值比前两项要大一个乃至几个数量级,只要测量部位作出严格的规定,前两项应是一个常数,因此,上述测值的大小,实际反映了接触面的配合质量状况。 统计数据表明,测值一旦出现高于正常的电阻值的2倍以上,配合面总是伴有一定的缺陷,必须注意,要作记录观察或作处理。如过盈量小于0.01mm,配合面透锈,非可见部位有贯通的轴向裂纹等。当然测试的电阻值与轴承的结构尺寸,配合面加工精度、使用过程中升温表面氧化程度等都有一定关系,因此对不同型号的新、旧轴承规定不同的控制值,将需经过一段时间实测才能摸索出正确规定值。 在测量的过程中,特别是遇到有异常值时,不仅要调换表笔测试衡量其平均值,还要适当增加测量次数和位置,以便准确判断。 这里的“正常电阻值”是取配合过盈量达到本工艺要求,用上述方法测量(注意一个轴承的两端要掉转表笔测量,共为4个测值),获取100个测值,再去除其中5%~10%(属于测量操作,仪器使用不当以及已经带有不良状态的部件的实测值)的极值之后,计算算术平均值所得的量值(注意这个测值受温度的影响,必要时须作修正)。 2.内圈拆下,配合过盈量的测量 拆下的内圈或新的轴承内圈,在未组装到轴上之前,要测量内圈与轴的直径,计算过盈量,以期获得充分的过盈量。在进行这项作业时,要注意避免不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如测量地点,测量时间不同)和不同量具条件下测量数值带来的测值误差。最好采取组装前校核性复测工艺,同时要注意量具的管理,记录测量时的环境温度,以及按工艺对过盈量进行选配等,使轴承内圈的组装质量获得可靠的保证。 3.滚子测量分组,主要是针对滚子寿命统计值未到使用期限的,或者是要更换保持架的情况的。它对于一些滚子是从保持架脱落零乱,需要重新组合的情况也是适用的。一些单位实测结果表明,国外进口轴承的滚子直径差值均在1μm以内,国际标准规定是3μm,我国标准规定为5μm,我们又是维修部门,故取后者。滚子长度的测值也有类似情况。显然选配精度低也是国产轴承寿命短的重要原因之一。 4.螺钉扭矩。螺钉扭紧不仅要对称进行,同时应按扭矩值分两档进行为宜。保持架的M6的螺钉,实测约17—18N.m时被拉断,则其屈服极限约为该值的2/3,即11—12N.m,再按1:1.5留取安全系数,并圆整后即是7~8N.m。其总的安全系数约为2.25。如果螺钉用好的材辩自制,则可适当提高其扭紧力矩,以便防缓性能好一些。当然扭紧力矩不能提高到使保持架材质屈服变形的程度, 5.滚动工作面经过一定时间运行之后,总会因其接触应力很大,产生薄薄一层疲劳层(一般厚度在10μm以下),有条件时进行表面磨削,以提高轴承的可靠性。在磨削时,进刀量不可过大,以免造成磨削软点。当然一般机务段机床精度不高时,不宜开展这项工作,因为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大时,能破坏油膜,导致轴承发热——烧损。 6.这里规定了采取工艺套圈代替测量是从机务段往往不分解内圈的前提出发的。 轴承的精度实际由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旋转精度构成。尺寸精度指内、外径和宽度等的尺寸公差。其测值在轴承行业规定为整个圆周最大最小测值的平均值,而这里以沿圜三等分方向测值的平均值为准,两者相差不大,后者又能满足维修工作要求的精度,因此未作变更。轴承的形状精度指圆度和圆柱度及宽度变化尺寸等;旋转精度指内、外径径向摆动,端面侧摆,推动轴承轴向摆动,内、外滚道侧摆等。在查找故障及有针对性的组装工作,可另外增加表列规定以外项目的测量,而对于正常检修工作,只要认真做好工艺所定的测量项目就可以满足运用需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