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cad2007下载
软件下载
solidworks下载
proe下载
机械标准
机械招聘
机械图纸
机械百科
机械交易网
网站建设
机械设计手册
proe视频教程
cad2013视频教程
solidworks2008视频教程
CAD2004视频教程

机械加工行业如何处理好业务、跟单与客户的关系?

[复制链接]
查看: 178|回复: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1-12 17: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机械加工行业几十年了,经常有一些朋友、老板问过我,到底业务、跟单合并在一起一条龙跟下去好呢还是分开来好呢?
   
我们知道,在机械加工行业有很多不同的职位,如生产、跟单、物料、采购、营业部、管理部等等,对于这些职位与职能的分管,需要很多实际操作经验,对各职位的职能工作分派需要有着很深切的体会。
   
图片1.png
对一些机械加工的工厂,业务跟单与厂务跟单,一定要合并由一个人从头跟到尾,因为业务量不多,服务的客户不多,所以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日常的工作需要。
而对于上了一定规模的机械工厂,最好能够分开,这样做是基于两点,
第一,每个人可以做到各司其职,否则她们很难分得清楚,到底是业务这块为主还是生产跟单这块为主,或者有时以业务为主放松了跟进这一块,有时主抓跟单却又忽略了客户。
第二,为了公司的商业秘密着想。如果是一条龙跟的话,每一个业务都撑握着相应客户的所有资料,一旦业务跟单跳槽,势必会流失客户,虽然分开未必真的能阻止客户流失,但多一道障碍就多了一份安全。
   
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跟进生产的同时,又要服务好你的客户,我想如果是传统的客户的话,回复他的问题慢一些也不怕的,因为不是所有的客户所有的问题都必须都是马上要你给到答复的。而对于现在讲求速度的网络销售来说,那怕你打字再慢一点,都会流失一个实在的客户。
   
找一个非常熟悉生产跟单及成本核算的老员工来,担任业务主管或业务经理,然后再配一两个跟单负责跟进所有生产的事情,而这些跟单是由你直接负责的,这样一来,你可以快速地回答客人的业务问题、报价事情,一旦有什么急事,你也可以直接询问工场生产上的事情,然后马上回答客人想知道的事情。
     
图片2.png
如果业务量非常大,那么可以成立多一个组、两个组,都是这样操作,如果觉得管理太多,那么在以上的基础里,再从跟单里面抽出一两个人员来做业务,同时新增跟单人员。
不管怎么样,我认为业务是走在前面的,对客的人员,其业务水平一定要相当好才能,否则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赶客的举动。
   
1.选一个非常熟悉生产跟单及成本核算的老员工来,担任业务主管或业务经理,以便能够随时为业务员提供报价核对.
   
2.业务经理根据业务员提供的信息及老客信息按周和月做出业务订单汇总计划表,表中内容分为两部份,一部份为计划中,另一部份为已接单,包含(但不限于)下单时间,交货期,产品各项要求,业务员名称(有利于跟单员直接同业务沟通).并及时将此计划表交由生产部.
   
3.生产部经理根据业务订单汇总计划表和生产饱和情况排出生产计划表和产能饱和情况表.并将此两分表格反馈给业务部.这样的好处是A.业务经理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订单情况并安排到各业务员手中,让每个人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及时的反馈给客人.尽可能杜绝接了订单不能如期交货的情况.B.业务经理可以根据产能饱和情况安排固定老客的单子(一般老客的单子交期比较好协调).C.把责任书面明朗化,杜绝了互相推卸责任的行为.D.利于促进业务接单和生产效率.(若生产不饱和就会督促业务加快接单,若业务订单多交期紧就会督促生产想办法提高效率,形成有利的良性循环.)
   
4.跟单员根据周订单情况和月订单情况在业务部的周白板和月白板上写上订单号(避免信息泄露) 业务员名字 生产情况(上线,正常 ,异常).每天在白板记录生产情况(上线,正常,异常).以便业务员可以核对自己所负责的订单,并及时双向沟通(跟单和客户).
   
5.为避免信息泄露,业务员提交给业务经理订单情况,都只写客户号,所有的客人信息由文员整理归档.
总之,通过实践我个人认为机械加工行业所有责任书面明确化是极为重要的.
智造360机械自动化设备加工订单交易撮合平台:
助您快速找到满意的机械加工供应商;
助您快速找到优质的机械加工采购订单;
智造360是以自动化设备行业为核心,以加工、定制、外协和专业服务为主导的企业互助式B2B电子商务平台。平台致力于国内外非标机械加工领域,专注做“共享经济”下的资源调配,自2016年正式上线运营以来,通过认证的机械加工供应商和采购商已有5000多家,大部分用户已经在平台进行发单、接单正常交易。智造360www.im360b2b.com)期待您的加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2-2035 厦门鑫时器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3009579号-1 技术支持:机械网站建设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