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公子 发表于 2014-4-3 21:32:00

结论与展望——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本帖最后由 欢欢公子 于 2014-4-3 21:37 编辑

    本文通过对江苏北部地区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现状及人刁-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条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四双0人才培养模式,以/五位一体0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按产品由图纸到成品的过程,遵循学生能力培养的原则,将测绘设计!工艺编制!机床操作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针对本职业技术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体现/完整工作过程0的设计思想,通过各课程从技能到综合性典型工作任务的递进设计,达到对学生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项目训练,为学生岗位迁移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0的/四双0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路径依赖0,切实按照/一线应用型人刁-0的要求,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0的人才一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通过课程体系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清晰目标愿景,完成专业相应的一系列改革与建设项目,渐次达至改革与建设目标"对高职高专院校其他专业的人刁一培养模式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这种人刁-培养模式从根本上保证了高职高专的毕业生能够满足企业的人刁-需要,对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
意义"
    由于时间仓促,虽然本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材建设和/基于工作过程0课程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由于可供参考的资料较少以及论文结构布局的限制,没有能在文章中得到阐述"另外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只对江苏北部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和企业进行了调研,未能深入到机械行业发展迅猛的苏中和苏南地区,采集数据的区域受到了限制,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补充和完釜致浏硕1论文致谢
    凌晨时分,论文终于定稿"梦一样的两千一百二十五天,这将是我在南京理工大学在职读研里程的终结,也将是我生活和工作里程的另一段开始"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谈乐斌教授,是他循循善诱的教导给予了我无尽的启迪"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巨大"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其次感谢脱产读研期间的几位舍友:姚小强!顾志祥!王留洋"有了你们,宿舍里就有了欢笑;有了你们,脱产一年的学习生活才不会孤单想家;有了你们,才能帮助我解决许多学习生活上的难题"工作多年后又回到了大学的校园)这样的经历我会终生难忘"
    因为家庭!工作上的琐事和本人学习科研能力的欠缺,一度欲放弃学业,感谢我的妈妈不断地鼓励我鞭策我完成论文;感谢南理工杨春霞老师!郭鲁家老师!潘孝斌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夫人,是她理解我体谅我,把家庭和照顾儿子的重担一力承担,使我能安心书写论文"还要感谢所有热情配合我论文调研工作的各位企业的领导!毕业生和各高职高专机制专业的老师们,是你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让我拿到第一手材料,顺利完成论文"
   更喜崛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0,毛主席的诗最能代表我现在的心情,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没有什么艰难险阻是不能战胜的,重要的是/不抛弃,不放弃0最后,向所有鼓励过我!帮助我!支持我的老师!亲友!家人再次说一声谢谢"硕卜论文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奸究参考资料
国务院.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6,2010
教育部.5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6(教高
[2006〕16号),2006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201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
与实施.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8]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98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教育发展研究,2002(l2):70一75
石滨.就业导向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职教论坛,2005(10):41一
43
姜大源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7
=148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研究.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7
=15]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一理论!实践与
创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T1lmannKrog011!VeraMeister!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等.借助
学习任务进行职业教育:学习任务设计指导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乔磊.美国教育地平线:职业#就业#钱途.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刘占山,维吉尼亚#贝蒂,赵为粮等.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中国一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回顾与展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黄克孝.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周纯江.机械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结构体系分析.中国校外教育,2011
(6):56一58
L34]杨虹.新时期调整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
文.2004
孟欣征.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西北师范大
学硕士论文.2006
136]陈林河.从企业需求的视角看高职人刁-培养模式的变革.华东师范大学硕_1:论文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硕士论文.2007
代祖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其对策研究.昆明理工大学硕
士论文.2002
熊作勇,何凌云.课堂评价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上海:科学普及出版
社,2006
=39〕曾良骥.高职课程六位一体教学设计范例(高职高专工作过程导向六位
一体创新型系列教材).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408黄秋明./工作本位学习0:抵及高职课程改革的核心.中国高教研究,
2007(4):59一60
陈雅萍.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式教材开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41一43
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网站
438刘祥伟.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开发策略.教育与职业,
2011(11):138一139
L448何秋梅,何良胜.机械制造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探讨.装备制造技
术,2010(7):199一200+202
许中明,罗勇武.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
改革.职业技术教育,2009(8):15一16+33
=468谢俊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发展研究一一以浙江省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分析为例.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硕士论
文.2010
周一苗.工作本位学习课程开发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附求了吹1论文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著作情况
7l]朱憬.反求工程技术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7(5).
=ZJ朱憬.5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形工艺6课堂教学随感=J].科技信息(学术研
究),2007(21).
73]朱憬.对话教学与高职高专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09(6).
朱曝,张薇薇.大学生就业及创业问题研究7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
大学学报),2009(l).
758朱憬.危害识别分析在数控机床维修中的应用7J].机械,2010(2).
[6〕朱憬.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J8.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
张薇薇,朱憬.从分享式决策谈班级管理.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2011(l).
78]朱爆.基于工作过程的开放式机械实训中心建设7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11(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学研究情况
5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研究6.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院级
课题.参与.2007年结题.
〔2]5基于工作工程的开放式机械实训中心建设6.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院级
课题.主持.2011年结题.
[385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6教改课程.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课程.主
持.2010年立项.硕_1论文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J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附录B作者调查的七所江苏北部地区高职高专院校
建议与希望
祝}一作顺利!身体健康!附录硕}论文
附录E作者调查的18家江苏北部地区企业
序序一号号名称称
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司江苏悦达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司盐城市机床有限公司司江苏九州豹一}犷能设备有限公司司盐城佳速传动件有限公司司响水盘升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司爱克伦(连云港)船舶重_7有限公司司连云港市新浦大正机电设各公司司连云港福东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司宿迁市艾斯兰德电子机械厂厂宿迁市力达托盘制造有限公司中浩轴承机械公司司徐州盛发机电有限公司司徐州正阳机械有限公司司徐_l_集团团江苏淮阴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司淮阴船用机械有限公司司淮安通用机械厂-硕卜论文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附录F机械设计与制造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调查表
尊敬的领导:
您好!为进一步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求为目标的高职办学理念,全面
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更好地为社会培养紧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
7〕人才,我们特开展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对各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规格!对
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情况进行调查"烦请贵单位予以支持,不胜感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结论与展望——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