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公子 发表于 2014-4-3 21:22:29

绪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本帖最后由 欢欢公子 于 2014-4-3 21:36 编辑

   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正面临着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阶段"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6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0,为实现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这一战略目标,必须提高教育质量=.]"5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6教高16号文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
    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0提高质量不仅是针对高等教育,而是应该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高职高专学校建设都要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核心任务"20H年是实施国家/十二五0规划纲要起步之年,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全年进出口总额近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余额已超过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工业产品已有220多种"其中2010年我国机械工业产销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38万亿元,销售产值14.0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93%和34.26%"自2010年3月起,机械工业月度产值连续10个月超过1.1万亿元,已经进入了月产万亿元的新时期"。
    一边是机械行业的蓬勃发展,一边又是我们的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特别是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人刁一培养的针对性不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不畅;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难以适!绪论硕_卜论文应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阵6]"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反映了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2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刁-培养新模式研究,既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也是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育实践的需要"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解决四方面问题:企业如何融入职业教育(项目!兼职教师);学生如何参入工学结合中产品开发和生产;教师如何投入到项目开发和组织管理;学生如何能具备在学校的人刁-培养体系下能够成为具有承上启下可持续发展的从事开发和生产的综合能力睁.0>"我们需要在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所形成的清晰的课程体系框架下,以系统构建专业具有明确能力培养目标的实验!实训!实习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及运行保障条件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高技能人刁-培养体系,并按照学习型教学工厂的建设目标要求致力于将毕业生打造成为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手,而不是一上岗就茫然无措的菜鸟"
    1.2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2.1德国人才培养实施状况
    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世人所推崇,其中的双元职业教育制度(DualeSS州cm)便是将产学合作教育内嵌于职业教育制度中,双元职业教育制度定义为:企业与职业学院(校)以职业训练为共同目标与责任,在职业训练法规范下共同合作,即企业着重于实务与经验的指导,职业学院(校)则注重学术理论与人际关系的养成,其特色在于从社会分工合作的角度,发挥国家与企业在职业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互补功能:企业为职业教育内容的主要权责决定者,国家则秉持公共教育的责任订定最低限度的规范条件"这样的双元职业教育制度与训练规范也形成德国特殊的行政体制与架构)联邦政府负责企业职业训练体系的监督责任,地区各邦负责职业学院(校)的规范制定与管理"不同于英美等国的市场模式,双元体系也被称为/国家控制的市场模式0〔.3]"双元职业教育制度的特点就是学生在职业学院(校)和企业两处学习,学生在企业不易掌握的职业技能可以通过学校相关理论课程得以补充,反之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又能通过真实的企业工作任务迅速消化,从而加深了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但是这种职教模式过度依赖于企业与学校的关系,我国多数学校与企业机构的关系薄弱,联系与协调不足,以目前我国的体制难以大范围实施=.4一./]"
    1.2.2澳大利亚人才培养实施状况
1989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地方政府共同达成一项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硕卜论文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J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似7该改革方案建议将/能力导向0(eompeteney一based即proaeh)的观念落实至职业教育领域,希望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具有相当的/能力0,以达到企业界所需要的就业水平,这些能力被称为与职业相关的核心能力"称为/核心能力0取向的教育(keyeompetencybasededucation,简称/KC教育0"七项一般性核心能力分别为搜集!分析及组织信息;沟通观念及信息;计划及组织活动;与他人合作及在团体中工作的能力;运用数学观念及技术;解决问题;运用科技"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培养的要求非常吻合,但是它将能力看成是一种独立的行为,忽略了工作的整体性,缺乏可操作四-7一,9]"
    1.2.3英国人才培养实施状况
    源自1840年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三明治教学制度,在1903年引入到英国,成为今日英国产学合作教育的始祖"三明治教学是指学生通过学校学习及职场学习的相互转换轮替,以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课程安排通常采用/理论一实践一理论0或/实践一理论一实践0的循环方式进行,形式上很像三明治,所以称为三明治教学,其实是一种轮调式产学合作人刁-培养模式"国内目前许多高职高专学校所采用的/工学交替2+l0!/2.5+0.50或/2.25+0.750的模式其实就是借鉴了三明治教学法"这种模式的问题就是由于交替时间过长,理论容易和实践脱节"
    1.3国内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刁-培养模式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通过对期刊网进行搜索,入围核心期刊的仅有杨晓东;杨卓娟(2010)和李西平;李志香;姚行州(2010)两篇,包括这两篇文章在内大部分文章都是近两年比较新近的研究成果"杨晓东;杨卓娟(2010)指出我国的高等技术教育存在课程体系中知识!能力!道德教育目标不够清晰,以及教师的教法体系!学生的学法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体系割裂的现象"从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角度,对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学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关键在于按照知识领域!能力领域与道德领域三个维度设计对应的知识!能力和道德模块,对每一模块分解出相应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同时针对课程和教学!目标,构建教法与学法/一体化0体系"李西平;李志香;姚行州(2010)认为机制专业改革的思路和要点是:加大/宽口径!广一适应0人才培养原则的力度,改造和拓宽课程体系;以基础理论/必须!够用0为度,精选课程内容,突出先进性和针对性;以工程应用为主线,以产学研相结
合为枢纽,在远程开放教育环境卜创新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开发,创建机电类课程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学习测评研究,改革考核制度与方法,提高技术应!!8和实际操作考核的地位"!绪论硕卜沦文吴何畏(2008)指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尚未真j7体现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仍未摆脱本科层次教学的影响,仍然带有较强的学科体系特征;理论与实际脱离,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专用教材建设已有一定成果,但仍需大力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不够高,教学质量不够理想"他通过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发展案例的分析,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必须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应以市场需求导向,根据营销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明确职业岗位(群);通过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分析,确认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对专业人刁.培养目标的定位,并紧密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邢邦圣(2009)认为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实践!实训活动,对高职院校的实训软硬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将课程模块化,突出机能性的教学特点,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如通过教学实训!阶段实习!综合模拟实习!产学合作!社会调研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色,保证各专业人才应具有的岗位职业能力,这能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需求"从上述仅有的几篇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发展领域的研究相当少,涉及面还比较窄,对其进行研究将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绪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