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公子 发表于 2014-3-24 19:57:29

战时湖南机械企业运营状况——抗战时期湖南机械工业

    2.4.1 战时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国近代企业的管理制度,随着时代的转变,也一直进行着变更。在 20 世
纪 30 年代,在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推动下,中国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在大部分的的企业当中仍然保留着落后的工头制、包工制等管理模式。以至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抗战时期,一系列落后的管理模式,依然存在于各个企业当中。唯有湖南新中工程公司对企业的落后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且取得成功。以下是新中工程公司取得的成就:
   (1)制定详尽计划新中工程公司在制造汽车发动机的时候,在工作还没有开始之前,先由技术人员将工作的操作方法、每一个工作步骤所需的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详细的计划一遍,等待所用的各种机器、原料、工具布置齐全以后,方可开始工作。每种产品在生产制造的过程当中,产品负责人员只需要按照图样及程序流程验收成品,而工厂也只需要简要的操作,及可以达到制造产品的精准。
    ②
    应用这样的方法,方便了装配的过程,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产品成本也有所降低。
   (2)废除工头领工制度工头不再作为工厂的管理者,工作的分配及管制直接交由工程师负责。自从我国有机器工业以来,工头就一直操纵着工厂内部的技术指配权,而这些工头绝
    ① 李会刚:《湖南工业经济发展历史及展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年 3 月,第 195 页。
    ②《资源委员会工业处检送湘桂工业区机械工业考察报告致矿业处牋》,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档案,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265 页。
    大多数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仅仅是依靠平常积累之经验及一些娴熟的技巧成为一厂之技术领头人,且大部分工头又极为守旧,这就给新技术的推广带来了许多的阻碍,使工厂生产之技术很难得到提高,更不能有新的发展。很早以前,许多企业家已提出废除工头领工制度的想法,但由于工头罢工,工厂停滞,产生了许多纠纷,故工厂一直操纵于工头手中。
    ①此种管理制度使新中工程公司管理工作变的更加简单,工头的技巧也无法在工厂之中施展,其特殊地位自然降低。
   (3)集中工具管理一般的机器工厂中不常用的工具放于贮藏室内,日常用的的工具刀具等全由技工领用保管,直到此工具损耗至不能使用或该工人离开工厂时还于厂中,至于工具的修理、打磨等全由工人自行处理。所以产品是否能够精良完全依靠工人的技术水平,一般技术水平优良者较骄横,难于指挥,技术较差者往往损坏材料及具使厂方受到较多损失。所以一般工厂之中的生产管理较难理想,工厂的事务也较杂乱。新中工程公司先将工具刀具等常用的工具,按照统一标准制备齐全,放于工具室中,至于工具的打磨、修理等,全由厂方负责,使用者只须向保管员领取,若发现工具不利、不标准、损坏等,可立即向管理员换取良好的工具。所以生产的产品皆都符合标准,故不会因为修理工具浪费时间,也不会因为工具等原因使产品不合格。经过对制度的改变,“工人之工作技术遂变单纯,即女工童工亦可操纵机器。因之技术较佳之人无所持而矝骄,技术低劣之工人亦可将工作应付裕如,不致发生差失,工厂之管理因之得以达到合理化。”
    ②以上各项工厂管理制度的改变对欧美国家来说,跟本不值一提,因为此等工厂管理制度一直在欧美国家应用,然而对于近代的中国而言,能够推行顺利者较少,大都以失败告终(除几家兵工厂),所以认为此为困难之事。“今该厂完全自力创造,有此成就实可给工业界中一明证而作其他事业家之宝鉴。”
    ①规模较大、资金较多的民营机械厂,主要集中在衡阳,且多数为上海内迁于此地。对于长沙所占的机械设备 20%,亦为长沙大火前统计数字。随着战势的展,湖南逐步转为抗战前方,各县市之间工商企业的迁移,变的较为频繁,所以
各县市机械工厂及设备统计的数目就带有可变性和不确定性。由于战时湖南地区民营机械工业的区域发展状况各不相同,仅以辰溪、沅凌、衡阳、祁阳四县市为例,介绍分布在湖南地区的民营机械工业发展状况。辰溪现代民营机械工业,始于抗日战争期间。“1939—1940 年,江、浙等地一批私营工商业者来辰溪办机械厂,共 39 家,从业少则 2 人,多为 50 人,设备有电机、发动机、柴油机和车、铳、钻床等,生产元钉、螺丝、锉刀、虎钳与弹花机、轧花机、碾米机、压面机等五金工具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②湖大 44 名教职工在 1943 年迁往辰溪办学,并与辰溪力生纱厂、浦市万利织布厂的出资人合股,在该地开办了小有名气的抗建纺织机械厂,以生产压布机、纺织锭子、织布机为主要产品。湖南手工业改进委员会通过对旧式纺织机的观察
和不断专研,在其原有基础之上,通过改进,研制出了摩擦轮式纺纱机。此机生产效率之强,每小时可生产纱一磅之多。湖南手工业改委员会在不断创新的理念下,又改良出了大鼓式纺纱机。辰溪县城经过抗战期间的快速发展,工矿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特别是机械制造企业的大量迁入,使之成为了真正意义上颇具规模的工业新城。
    沅凌在战前的民营机械工厂,只有像征意义上的手工业铁作、铜作及修理作坊 15 家,以孙、谢两姓为最,有“孙泻犁头谢打铁”之民谚。1938 年,中国机器厂、亚洲制刀厂迁到沅陵。1939-1941 年沦陷区部分匠人来沅凌谋生,加速了民营机械工业的发展。周庆记、仲桐两家机械制作店,有电动机床 4 台,手摇钻床1 台,制作轧花机和压面机,而黄福记锅炉厂生产锅炉及多级水泵。民国 1942年,建利国机械厂于城东佘家桥。次年,泰山缝纫机修理厂建立,专为军政部沅凌被服厂生产缝纫机与针。 “1944 年,全县有机械加工厂 10 余家,铁作铺 19① 李会刚:《湖南工业经济发展历史及展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年 3 月,第 196 页。② 辰溪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辰溪县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年 5 月,第 373 页。家,铜作、修理厂 16 家,从业 500 余人。”
    ①前的祁阳是没有近代工业的。祁阳的民营机械工业,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从外地先后迁到祁阳有支秉渊的新中工程公司、胡厥文的新民机器厂、民生炼铁厂等。大批机械厂的迁入,使一个偏远的县城顿时兴旺起来。迁入之厂以新中工程公司发展最快,1938 年新中工程公司从长沙迁到湖南的祁阳县,陆续先后建立了 6 个卫星厂,这包括电力厂、炼铁厂、煤矿、钢铁厂、中华炭精厂、建兴机器厂。第 1 厂以生产机床为主,第 2 厂以生产轧钢机、蒸汽机,第 3 厂专门生产煤气机、小型发电机等。几年之内新中工程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从采煤、炼钢、发电到机床、蒸汽机、发电机、轧钢机与炭精工夹具制造的联合企业,工人由 200 多人激增至 2000 多人,并招收培训了数百名技工。而新民机器厂生产的柴油机与小型发电机,解决了产煤不丰而动力需要较少的地区和单位的急切需要。同时“祁阳人向外地人学习,自办一些机械工厂,如雷品人等 6 人于 1942年在罗口门创办湘祁弹花机制造厂,生产‘双狮牌’弹花机和木制织纺机,机械工业自此起步。”
    ②衡阳原是有工业基础的城市,在抗战期发展为国统区仅次于重庆、昆明的第三大工商业城市。战前衡阳东西两岸共有工商业约 2000 余户,但近代工业不多,机械工业更是为数尚少。抗战爆发后,沿海沿江的大中小城市相继陷落,大量金融资本和工厂设备涌入衡阳,各地难民亦蜂涌而至,衡阳人口最高峰逾 50 万,这极大的促进了衡阳机械工业的发展。1939 年 9 月,粤汉、湘桂、浙赣铁路线相继通车,同时公路、航运亦颇发达,衡阳成为西南各省交通枢纽和大后方物质集散中心,故有很多工厂内迁衡阳。“加上衡阳原有机械厂,计有机器厂 90 余家,其他工厂数百家。”
    ③而关于衡阳机械工业的的整体发展状况,可以此叙述:“战前,除东洋渡之军械厂外……,余无足述,战时因地位之适中………前方工业之迁入,工业之发达如雨后春笋………。目前(1943 年 6 月)稍具规模之工厂共有 215 家,内以印刷工厂单位最多,占 24.18%,以机械力量最雄厚,占 23.25%..........28 家民营机械电器厂之统计,共有马力 653 匹………南门外之黄茶岭,对河之合江套,几蔚然成为一相当之工业区。”
    ④衡阳城郊的白沙洲、黄荼岭、合江套等地工厂遍布皆是,工人冒着空袭的危险,通霄达旦,日夜开工,这成为衡阳工业有史以来的
鼎盛时期。战时衡被称为“不夜城”,又有“小上海”之称,成为内地仅次于重庆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时湖南机械企业运营状况——抗战时期湖南机械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