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湖南机械工业——抗战时期湖南机械工业
“我国机器工业虽有数十年之历史,然大都集中于沿海各埠,如上海、青岛、天津、济南、无锡、杭州等地,其它地区比较少,至于西南各省,尤为落后。”①虽然湖南处于我国的西南,但由于自身的特殊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就给湖南机械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湖南机械工业在经历了早期的艰难发展之后,至抗战前夕,各种类型的机械工厂已初具规模,并且在一些生产技术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抗战前夕,湖南仅有主要的公营机械厂共三家(包括电子机械厂一家),即湖南机械厂、省公路局汽车修理总厂和湖南电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其它的几家汽车修理分厂则属于湖南省公路局。抗战前夕,湖南机械工业虽然很少,但它们
① 欧阳仑著:《十年来之机器工业》,载谭鸿熙主编:《十年之中国经济》(1936—1945)(上),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九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 年 11 月影印版,第 35 页。所起的作用却很大。
“湖南机械厂始办于民国六年,曾任命前省府委员会继梧为督办,并拨款七十万元购办美国各种机械之母机,后因政局变动,将机械分设兵工厂及军械局于长沙兴汉门外及衡阳东阳渡两地,民国十七年省政府议决设立民生工厂直属建设厅。”
①此工厂在 1928 年以前一直生产军工产品,至 1929 年,开始生产民用机械产品,而生产的民用机械产品以汽车配件为主,兼产机床与动力机等。湖南机械厂相继更名为湖南金工厂、湖南兵工厂、湖南民生工厂。在“ 1932 年 10,该厂改名为湖南机械厂,并添设煤气机部。”
②与湖南机械厂相比,湖南省公路局汽车修理总厂则成立时间较晚,生产的产品也较为单一,业务主要以修理车辆为主,且生产少量的汽车配件。1934 年 1月,国民政府把它与湖南机械厂合并,分别为湖南机械一厂和湖南机械二厂。至1935 年,该厂职工约 230 人,拥有的各种机械设备,例如机床、锅炉、发电机、工作机动车、动力机等,共计 137 台。
抗战前夕湖南另外的一个机械工厂则成立较晚,它就是 1933 年建在长沙黄土岭的湖南省电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生产收音机与收发报机为主要产品,每年产品总产量可达 1100 多台,产品的市场
总价值高达 37 万多元。
④l936 年因为资金短缺,工厂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后来此厂经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省政府合资而办,注册资本达 22 万元,每方各认半数,并将工厂改名为湖南电器制造厂。民营机械厂相对公营机械厂而言,发展较为迅速。至抗日战争前夕,“湖南省私营机械电器业已增加到 60 余家(包括手工作业电池厂 11 家),职工近千人,设备 160 多台,资金总额与年总产值均约 30 万银元。”
⑤大多数的工厂分布在长沙、湘潭,而常德异军突起,开始有所谓的近代机械工厂,其它县市大多属于空白状态,而有的也不过 1、家。“长沙市共有机械工厂 14 家,在全市使用动力的工业各业的总计算中,家数占 11.5%,资本占 1.9%,厂数占 1.4%,人数占
1.2%;”
⑥长沙是湖南的省会,也是当时省内各种工业集中的所在地,机械工厂的各方面比重规模,在全省有着一定的代表性。虽然大多数机械工厂仍没有摆脱落后的悲惨命运,如经营规模小、资金短缺等主要问题。但有一部分机械厂不再以修配为主,开始仿制一些机器设备,当时生产的主要产品为:袜机、米机、印刷机、小动力、机床、水泵、以及砻谷机、
①《湖南省机械厂概况》,湖南省档案馆,档案号:103—1—1,第 1 页。
②《扩充湖南机械厂、制造汽车零件及各种机械》,载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 1 卷.湖南近百年大事记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 687 页。
③ 参见刘兴豪:《1912-1937 湖南经济现代化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年 11 月,142 页。
④ 数据来源:刘兴豪:《1912-1937 湖南经济现代化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年,142 页。
⑤ 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 9 卷.工业矿产志.机械工业》,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2 年,第2 页。
⑥ 李会刚:《湖南工业经济发展历史及展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年 3 月,第 168 页。救火机、砖机、针织机、榨机、轧花机、缝纫机、面机与漂染机等产品。
表 1-2 抗战前湖南民营机械厂产品类型
产品名称 工厂总数 工厂名称
袜机 10 宾衍记、顺新昌、华昌、徐永昌、徐信记、协记
碾米机 5 亨记、王植记、周兴发、汉德、南阳
印刷机 5 祥太昌、老和记、亨记、老和记、复泰
小内燃机 7 张桂记、汉德、焕记、亨记、高元泰、祥太昌、永同
皮带机床 6 陈广泰、李裕记、张桂记、高元泰、湘衡、亨记
水泵 5 南阳、周兴发、亨记、竟成、李裕记
轮船机件 3 周兴发、李祥顺、升昌
锅炉制造 3 顺泰锅炉厂、王顺泰、袁新发
矿山机修 4 张桂记、王植记、王顺泰、袁新发
配制拖轮 1 胡永盛
翻砂业 13 倪茂昌、庆和丰、甘正昌、中华、张仁美、乾顺
电渡厂 7 郑惠记、唐荣泰、富鑫、马福胜、屈锦寿、周少恒
(资料来源于:宋斐夫著:《湖南通史》(现代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 年,第
287-289;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 9 卷.工业矿产志.机械工业》,长沙:湖南
人民出版社,1992 年,第 29、85、111 页。)
表 1-2 中的产品品种与一战前夕相比较有明显增加,且多以仿制为主,主要
集中于袜机、小内燃机、翻砂等几个行业的生产,这大大改变了过去以机械修理
为主的状况。机械工厂生产的产品品种也不再单一,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
工厂可以同时生产若干种产品,例如亨记、张桂记、周兴发、湘衡等机械工厂,
都是当时规模比较大的。
“1936 年,全省官营与私营机械电器厂,合计 60 多家,共有 1300 多职工,
300 多台设备,资金额约 90 万元,年总产值 100 万银元。”
①“抗日战争前夕,全
国的机械工业 340 家,10196 人,资本额为 367.7 万元;机械电路工业 58 家,4534
人,资本额 267.8 万元。”
②湖南如果按照当时工厂法规定的人数计算,能符合实业部统计标准的湖南较大的机械厂,总计 24 家(电器厂 1 家),则湖南机械工厂
数占全国总厂数的 7.1%,人数占 5.5%,资金额约占 6.5%。由此可见抗战前夕湖南在全国机械行业中还是占有一定的比重。
① 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 9 卷.工业矿产志.机械工业》,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2 年,第3 页。
② 翁文颢:《中国工商经济的回顾与前瞻》,载唐润明主编、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开发
文献资料选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的,第 532 页。“机器工业冉本其历年之经验,由修理添配以至制造全套机器,初仅以照式仿造为能事,嗣亦自出心裁,就外国出品加以改善,或觉完全自行设计,以应顾
主之需要。”
①一战之前湖南的机械工业主要以修配为主,抗战前夕以仿制进口机
器为主要产品,随着进口机械数量的增多,湖南省内的机械工业技术水平也在不
断的改进和发展,逐步的产生了制造机械的想法。
30 年代,国内的汽油全部靠进口,且需求量大、价格昂贵。为了改善使用
汽油之困境,湖南省建设厅开始了机械专业的科学试验,以煤气、酒精代替汽油
行车试验。1930 年,由湖南省公路局总工程师周凤九筹建煤气车研制室,技士向德等 5
名技工进行研制工作,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通过向德等人的互相配合、刻苦钻
研,攻克了许多难关,终于在 1932 年 6 月,研制成了我国第一台煤气汽车。“汽
车纯行炭耗每公里 0.68 公斤,最大时速 56.19 公里,平均 40.25 公里。”
②煤气汽车、国货陈列馆、中心马路工程被评为当时湖南三大建设成就,向德
也因此项发明被中华煤气动力学社推举为研究部的总干事。1933 年,向德到上
海推广煤气汽车,利用上海交通大学试验室,经过多次改进,更加保证了煤气汽
车的性能。“向德创制的煤气汽车不仅畅销大陆南方各省,远销台湾,还出口到
新加坡,他发明的煤气机被英商订购销往非洲,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史揭开了具
有历史意义的一页。”
③酒精车的研制工作开始于 1933 年,湖南省工业试验所所长柳敏以试验报告
的形式,介绍了酒精车的运行原理及酒精和汽油消耗的比较。1935 年,改装客
车三辆,试运行 6 个月,由于当时酒精少、价格昂贵,酒精车并未推广。直到
1939 年,通过改进汽缸、充分利用热能,节省了大量酒精,这才收到了很好的
效果,酒精车才得以推广。
湖南的机械工业水平,在抗战前夕总体处于全国中等水平。特别是湖南省内
的几家省营机械工厂,即使和沿海、沿江城市的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机械企业相
比较,在其某些方面的制造技术也毫不逊色。这就为抗战时期湖南机械工业的发
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① 欧阳仑著:《十年来之机器工业》,载谭鸿熙主编:《十年之中国经济》(1936—1945)(上),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九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 年 11 月影印版,第 271 页。
② 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 18 卷.科学技术志.上卷》,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年,第 458 页。
③ 寅良:《三十年代创制的向德煤气汽车》,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衡东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衡东文史》第七辑,衡东:衡东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91 年 10 月,第 64 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