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机械工业产业的客观环境——抗战时期湖南机械工业
1.1.1 湖南的自然环境湖南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区,全省面积为 21.18 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一半以上,平原较少,属大陆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省的地貌轮廓为三面环山,西北有武陵山脉,西南有雪峰山脉,东面是湘赣边界诸山,北边是全省的最低处,全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就位于该地区。“而湖南的地势处于我国由西向东降低的第二级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接地区,雪峰山脉像把楔子自西南向东北插入境内,把全省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①湖南东部地区,地貌结构较为简单,丘陵面积较大。特别是湘中地区,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下,大部分为丘陵起伏及河谷两岸的冲积平原。这就为早期湖南机械工业产生于长沙、湘潭地区奠定了必要的自然条件。而西部地区,山体高大,山峰多在海拔 800 米以上,地表起伏较大,山高水险,地理上又相互隔离,不利于货物的流通和人员的往来,更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早期湖南各地区机械工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战时恰恰是湘西地区的天然屏障,为各机械工厂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战时环境,使没有近代工业的湘西地区,迈入了近代工业的行列。
1.1.2 湖南的自然资源
湖南物产资源丰富,有林地 11302 万亩,占湖南总面积的 35.7%,森林覆盖率为 34.3%,大大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竹林面积广阔,湖南的经济林有茶叶、油茶、油桐等。植物资源品种多达多 5000 余种,约占全国的 15%。农产品中稻谷的产量占到了全国的 1/7,居全国第一。而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性,也为矿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湖南铁矿于明末已开始开采,到清朝铁业更盛,重点有茶陵潞水、攸县高楼、双峰钟岭、安化青山冲等。”
②“据 1918 年调查,全国采金
业 13 处,湖南占 3 处;采钨业 5 处,湖南占 2 处;采铅、锌业 3 处,湖南占 1
处;采锑业 4 处,湖南占 3 处;采锰 1 处在湖南。”
③采矿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
采矿机器的大量应用,为湖南机械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
① 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二卷.地理志.下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 399 页。
② 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二卷.地理志.下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 277 页。
③ 王国宇:《民国湖南工矿业发展特征论述》,载《湘潮》(下半月),2007 年第 4 期。
时也为战时湖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
1.1.3 湖南的交通状况
交通不便是长期以来制约湖南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发展实业,第一步必须发达交通,必须交通发达,才能增加出口,输入机器。”
①“湖南的近代交通事业兴起于清末至民国初年,到抗战前十年,湖南的交通状况得到
了较大的改善,成为近代湖南新式交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②。湖南的内河航
运相对发达,全省 95%县市和城镇都通水道。然而清末民初湖南的航运全部撑握在外国人手中,这就决定了湖南近代航运业的发展是不同寻常的。湖南铁路的修筑,最早是江西萍乡至湖南的株洲段,1906 年俊工,这是湖南铁路的开始。1932年,随着战势的扩大化,国家开始修筑战备铁路。1936 年 4 月,随着湖南境内的株韶铁路的修通,粤汉铁路在同年 9 月 1 日也全线通车。
湖湘人民“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无处不可以体现,长沙公路的建设于湘于国都为最早。在我国公路史上,长沙到湘潭的军路的修建,这一创举是开我国按通行汽车标准修建现代公路之先河。从此之后,湖南乃至全国,现代公路的修建开兴起。长潭路全线,大多沿旧驿道改建而成,线型既不理想,技术标准也较低,但它的建成通车,就历史意义而言,确为湖南陆上交通一件划时代的大事。1921
年 10 月 1 日第一次试车后,《长沙大公服》曾刊载一篇吕云荪《长潭汽车试行记》,竟有“以风驰电掣之车,驶于平坦大道之上,直飘飘乎欲仙矣”的描述。中国现代公路由长沙公路发轫,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那种敢为人先,锲而不舍、百折
不挠的湖湘精神至今还让我们热血澎湃,激动不已。
1913—1925 年,湖南全省共修筑公路 115 公里,平均每年修筑不足 10 公里。之后虽然湖南省政府拟定了全省 7 大干线的公路修筑规划,意在加强湖南与各省的之间的联系。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并未全面落实,只修筑了湘东一小部分通往各城镇之间与几个邻省之间的公路。至抗战爆发前夕,全省的通车里程为 3165公里,位居全国中游。
③而湘西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等,再加上人物、
物力、财力的短缺,交通事业一直未能发展起来。
① 胡秋原:《谈西南经济建设》,载唐润明主编、重庆市档案馆编:《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开发文献资料选
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126 页。
② 刘国武:《抗战时期湖南的交通》,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第 29 卷第 4 期。
③ 数据参见:《交通部历年各省可通车公路里程表》(1933-1937 年),国民政府交通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
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32 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