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发表于 2017-8-18 14:19:25

我们离3D打印人体器官还有多远


徐铭恩   机器坏了,可以找厂家维修、更换零件,但人体器官衰老、损伤了,是否有这样一家可以提供“器官换新”服务的工厂呢?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科技企业孵化器里,徐铭恩与其团队正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 以人体活细胞为材料,利用生物3D打印技术来制造人体的组织和器官,这让未来批量制造人体器官成为可能。”徐铭恩介绍说。不久前,他的团队获得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资助,经费1428万元。


低头做事
实验室里闯出新路
身穿浅蓝色竖条纹短袖衬衫,架一副金属细框眼镜,头发没有特意打理,徐铭恩看起来像是一位气质儒雅的大学教授。而事实上,他不仅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拥有另一个身份——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诺飞”)董事长。
在浙江大学读书时期,徐铭恩从本科到博士,跨越了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并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完成博士后研究。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医学领域并非易事,这位拥有多学科背景的“学院派”创业者在前期的技术研发上,有着自己的坚持。
如何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如何控制细胞的分化生长、组织功能如何产生……在十多年的研究过程中,技术上的问题与挑战接踵而至,徐铭恩及团队选择沉下心来,低头做事。“一个研究方向常常需要在少人问津的时候开始,经历这样艰苦曲折的过程,科研需要专注与坚持, 今朝闻得鸡好卖,连夜磨得鸭嘴尖 的态度要不得。”
终于,研究结出硕果。2012年,研究得到了行业顶级学术期刊《Biomaterials》(《生物材料》)的认可,被赞誉为同行业中“极具魅力、最高水平”的成果;2013年,生物3D打印机“Regenovo”问世;2015年,成功实现了批量打印具有稳定功能的肝单元。发展至今,生物3D打印机即将迎来第四代产品。


脚踏实地
让科研成果产业化
目前,捷诺飞的生物3D打印装备占领了全国50%以上的市场,并且在医疗和制药领域发挥作用,“药物开发是一个漫长而耗资巨大的过程,以去年为例,全球在新药研发上投入的资金达1400多亿美金,但产出概率却很低。通过生物3D打印的技术,可以构建病理模型,提高药物筛选的成功率,缩短开发周期及费用。”徐铭恩说。
随着生物打印装备和生物材料基础体系的完善,徐铭恩团队正逐步将工作重心转向基于生物3D打印技术的医疗产品与服务的产业化。“我们的初心是做真正的组织,并使其应用于临床,目前我们的产学研体系已经搭建完成了,简单的打印组织也将逐步开始临床试验,但要打印出可以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
科研成果想要走出实验室,需要资本与市场的“助攻”,2013年1月成立的捷诺飞就是徐铭恩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和服务的平台。
“中小企业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承载体,在技术得到业内认可之后,我们就撸起袖子来做这个产学研的工作,这项技术实际应用起来才更有价值。”徐铭恩认为,商业和情怀两者并不矛盾,只要明白出发点是什么。“我父母亲都是60年代初的大学生,但是当时缺少资源和资金的支撑,他们的一些创新想法没有机会去实现。而产业化获得的资金和资源使得我们可以较好地反哺科研。”


面向未来
延长人类的寿命
2014年底,徐铭恩将公司转移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因为这里聚集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杭州40%的生物医药产值都在这里,对于医疗类企业来说,产业链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去年,捷诺飞并购了一家研发生物材料的公司,而这家公司原本是在同一幢楼的合作伙伴。“我有装备,他有材料,这样的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对于公司发展是很有利的。”
开发区的大学资源也是吸引徐铭恩的一大因素,“每年有大量优秀学生毕业,加上高校里的教师资源,能够提供非常好的人才支持。”目前徐铭恩的团队有近70人,研发人员占一半以上,其中不乏计算机、光学、医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捷诺飞在近期完成了一轮股权激励,有20多位年轻人成为这里的新主人。
今年,捷诺飞完成了7000万元的B轮融资,不久的将来,公司将搬迁至下沙新城北拓发展区的东部医药港小镇,在那里,捷诺飞将建立一个占地15亩的研发和生产中心。
“我觉得对人类来说,有两件事情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的,一是探测外太空,二是延长人类的寿命。对外太空的探测可以让人在空间维度上走得更远,而延长人的寿命可以让人在时间维度上活得更长久。”徐铭恩相信,自己从事的是一份伟大而有意义的事业。

(责任编辑:中国3D打印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离3D打印人体器官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