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发表于 2017-5-16 19:24:09

“三下”采煤新技术岩层与地表移动的特征

“三下”采煤技术是指建(构)筑物下、铁路下和近水体下煤炭资源开采技术的统称,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技术。该技术涉及采煤学、测量学、开采沉陷学、岩石力学和建筑学等学科,包括开采沉陷的理论计算分析和特殊采煤技术两大方面。保护地面建(构)筑物留设煤柱的设计也属于“三下”采煤技术的范畴。      地下煤层开采后,覆岩的原始平衡受到破坏,在上覆岩层自重和原始应力的作用下,岩层经一系列的移动、变形与破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过程称为岩层移动。岩层的移动、变形与破坏主要受岩性条件及开采条件的影响,依据实际观测结果,上覆岩层移动区域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分别称其为垮落带、裂缝带和弯曲带。
      垮落带:位于上覆岩层的最下部,是岩层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破碎、杂乱,已失去连续性。       裂缝带:位丁垮落带之上,其岩层整体上虽保持原有层次,但存在许多裂缝,一般具有透水性。       弯曲带:位于裂缝带之上直至地表,其岩层基本上呈现整体移动状态,不产生破坏。      上述岩层移动的分带特征随地质和采矿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充填开采时可能只出现裂缝带和弯曲带,甚至于只出现弯曲带;当深厚比(开采深度与开采厚度之比)较小时,垮落带可直至地表,出现台阶沉陷;急斜煤层开采时,底板会出现移动破坏.地表会形成塌陷漏斗等。      地下煤层开采后,覆岩产生移动、变形与破坏,随着采空区面积的增大,岩层移动的范围也会相应增大,当采空区面积达到一定范围后,岩层移动范围发展到地表,使地表产生移动与变形,这—过程与现象称为地表移动。地表移动稳定后,在采空区上方形成的沉陷区域称为地表下沉盆地。一般以10 mm的下沉等值线作为下沉盆地的边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下”采煤新技术岩层与地表移动的特征